陸良縣馬街民族五金制品廠,是一家定點生產少數民族特需五金制品的小企業。其產品頗受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喜愛,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然而,企業面對著管理不善的長期困擾。為了加強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發展,該廠提出了進行管理咨詢的請求。
咨詢組對該廠的企業咨詢活動,經歷了前后兩個時間上不相銜接的階段。前后兩次·咨詢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為了說服和分析這一咨詢過程,讓我們從咨詢組的咨詢報告中,摘錄一些有關內容:“受陸良縣經委的委托,由云南省企業管理協會、云南省企業管理咨詢服務中心組成的企業管理咨詢組對陸良縣民族五金廠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短期咨詢。在咨詢調查和與企業領導交換意見過程中,針對企業要對方針目標進行展開而又沒有完全掌握方針目標管理的方法;同時針對企業生產現場管理混亂的現象,咨詢組相應提出了如何開展方針目標管理和如何進行定置管理的兩個措施建議(已交廠領導)”。從這一段引述中不難看出,受陸良縣經委委托的這一項咨詢,如果從一般企業管理咨詢的工作程序理解,既然已經經過咨詢調查和與企業領導交換意見,并幾已提出了整改的措施,可以認為已經完成了咨詢的基本程序,完成任務了。
之后咨詢組又重新回到了企業,繼續其咨詢活動。此次返回咨詢的目的,在咨詢報告中指出是“為了幫助??…具體地運用和推行以上兩個方面的工作。”即實施上一次咨詢中的建議。這種第二次返回企業的舉動,不論是受企業的再次邀約,或是咨詢組的主動行為,都清楚地反映出,咨詢組對已經咨詢過的企業,對履行自己提出過的咨詢建議,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和實踐精神。
然而,在第二次返回企業,著手推行目標管理和定置管理的過程中,咨詢組在實踐中進一步查實;該廠管理上的最大問題,是其基礎管理極為薄弱,以至于要著手目標管理、定置管理都非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短期進人企業的咨詢組,一種簡單的選擇是,仍然堅持勉強推行原訂的目標管理、定置管理,然后離去。這也并無不可。但是,咨詢組作出了另一種選擇。他們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從追求咨詢的實際效果出發,再一次調整自己的咨詢重心,把注意力轉移到該廠基礎管理的咨詢上,并對此傾注了極大的精力,通過更辛勤的咨詢勞動,來推動該企業的管理進步。
從兩度進廠,從提出咨詢建議到幫助企業具體實施咨詢建議,再到進一步深人調查,重新調整唇詢工作的重心,重新開始新的工作,這一系列的變動,如果沒有為企業的發展真正著想的態度,只是按一般咨詢程序辦事,是不可能產生的。